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描写月亮初升.”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月亮渐渐升起,月光照在花林上就像下了漫天的霰.”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月亮升到空中,皎洁的月光洒向人间.月光见到了人间的离别,”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月光渐渐西去,”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前十句,描写景物,春、江、花、月、夜,五景齐备。而又以写月为核心,以夜色下的江天为背景,句句含月,仿佛一条线索将散乱的景物串联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空里流霜”因月色之明而不为视力所察,“汀上白沙”也因月光之白而难以辨认。
花林里,月光泻落,一如霜雪。一片皎洁的月光,再加上春天的潮水,宛转的江流,以致达到江天一色的情状。使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种梦幻的色彩中。可谓浑然天成,精美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