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弇字的读音是:yǎn、yān。
2、yǎn,意思是:覆盖,遮蔽等。古指口小腹大的容器。承袭、狭。
3、yān,弇兹。古山名。《穆天子传》卷三:“升于弇山。”郭璞注:“弇,弇兹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名。《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陼(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
4、康熙字典:唐韵》一俭切《集韵》衣检切《正韵》於检切。《尔雅·释言》盖也。《注》谓覆盖。又《释天》弇日为蔽云。《注》晕气五彩覆日也。又《尔雅·释言》同也。
“弇”,现代汉语规范三级字,普通话读音为yǎn,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弇”的基本含义为覆盖,遮蔽,如“弇日为蔽云”;引申含义为承袭,如“法舜禹而能弇迹者邪?”。
在古文中,“弇”也常做形容词,表示深,如处必弇。——《吕氏春秋·仲冬》[
弇 [yǎn]
汉语文字
弇,汉语三级字,读作弇(yǎn),意思是覆盖,遮蔽等。
中文名:弇
拼音:yǎn
注音:ㄧㄢˇ
解释:覆盖,遮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