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路是中国历史上一条重要的交通路线,也是《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战役之一。
据史料记载,潼关路是连接陕西和河南的交通干线,由于地形险要,历史上曾多次成为战争的焦点。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与曹操在潼关路进行了一场著名的战役,即“潼关之战”。这场战役虽然刘备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物资损失。因此,潼关路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历史价值。
山河表里潼关路——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表里:即内外。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意思是潼关古道。出处是: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潼关路指的是潼关这个地区,以及潼关这条自古以来都意义重大的道路。具体来说,潼关位于今天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面的秦、晋、豫三省交界处,是古代入陕的门户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古代,潼关一带的山河形势非常险要,有“表里山河”之称,因此潼关路也被形容为“山河表里潼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