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云:“以人而论,则有……王荆公体。
”又自注云:“公绝句最高,其得意处,高出苏、黄、陈之上,而与唐人尚隔一关。”故“王荆公体”主要指王后期的诗歌体制风格。其后期诗歌,尤以绝句最高,往往继承杜甫“老于渐于诗律细”之精神,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着意锤炼,格律细密,且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风格摧刚为柔,寓悲壮于闲淡之中,既与唐诗一脉相承,又为初步形成宋诗特色作出贡献,对后来黄庭坚、杨万里等人的影响颇大。
(1)这是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特征。
(2)他在表现形式上尽力打破常规,语意求新,诗句求工。
(3)“廋劲刚健”是其显著特征。
北宋诗人王安石被封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其诗歌体制风格称为荆公体。
王荆公体:王安石曾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王安石晚年居住在江宁之半山,写诗主要用七绝体。这一时期的诗歌被编定为《半山集》,诗风由早年的奇险劲峭而变为闲淡沉郁,人称“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在宋代诗体中列有“王荆公体”,实则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亦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