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的停顿划分如下: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所以,遇到“曰”“云”“言”等字,如果它是表示“说”的意思时,后面应断开,如“其乡人曰”等。
2. 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3.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乎”作介词用,相当于“于”时除外,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诵读一遍你家的书的机会。”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最终成了大学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