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思维是指利用抽象的概念或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解决问题的思维。
在幼儿末期即幼儿6~8岁这一时期,幼儿开始出现抽象思维的萌芽。第一,幼儿开始获得可逆性思维。例如,幼儿开始认识到如果在一堆珠子中减去几个,然后增加相同数目的珠子,这堆珠子的总数将保持不变。第二,幼儿的思维开始能够去自我中心化。所谓去中心化是指幼儿认识到他人的观点可能与自己的有所不同,幼儿能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例如,幼儿开始能够解决“三山问题”。第三,幼儿开始能够同时将注意集中于某一物体的几个属性,并开始认识到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例如,幼儿开始认识到一个物体可以有重量和大小等几个属性,并且认识到这些属性是可分离的。第四,幼儿开始使用逻辑原则。幼儿获得的重要逻辑原则是不变性原则,即一个客体的基本属性不变。另一个原则是等价原则,即如果A的某种属性等于B,B等于C,则A必然等于C。
一般三岁左右,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可以给孩子上是他们早教课和阅读,这些都有科学研究的。
孩子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到幼儿晚期才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儿童思维发展阶段有三个黄金期
第一阶段: 0 ~ 3岁——直观动作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思维刚刚萌芽
第二阶段: 3 ~ 7岁——具体形象思维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萌芽
第三阶段: 7 ~15岁——发展抽象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