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诗句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分析如下:在唐朝,国家是十分重视农业耕作的,从诗句“四海无闲田”就可以看出来,种庄稼的田地多。而且又是丰收季,这点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也能得到答案,可为什么会出现“农民犹饿死”的看似与丰收季不缺粮矛盾的结果呢?诗人正是以大局观和全局意识来理解这个形象:虽然农民种粮丰收了,但粮食被地主官员从农民手中以各种名义收走了,进入国家粮库或地主官员财产了,最底层的农民没了粮食,因饥饿而死。原来这一切的根源是苛捐杂税导致的社会分配不公。好诗不只在于词藻华丽,语句优美,更在于它字意之下所体现的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