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忻州是魏国的地盘!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
魏武帝曹操驱聚塞下流民,设置新兴郡。忻县地属新兴郡九原县。 忻县,位于汉阳曲县境内,三国时期魏国设置郡县,由秀容县负责管理。唐代时期命名为忻州,隶属定襄郡。民国时期改州为县,隶属于山西雁门道。忻州古称“秀容”,简称“忻”,别称“欣”,素有“晋北锁钥”之称。作为山西省省辖市,忻州地处山西省北中部,北邻大同、朔州、呼和浩特,南毗太原、吕梁、阳泉,西隔黄河与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相望,东倚太行山与河北石家庄、保定接壤。忻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新石器时代忻州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时期,忻州地区大部分属于晋国。战国时期,晋国被一分为三,忻州地处属于赵国。秦朝和西汉时期,忻州地区属太原、雁门、太平等郡。二西汉时期,相传女辞赋家,著名才女班婕妤为山西忻州人。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忻州地区属于新兴郡。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雁门郡治自今朔州市境徙广武县,故治在今忻州代县境。西晋时期,改新兴郡为晋昌郡。在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刘渊字元海,新兴(今山西忻州北)人,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之后,前赵开国皇帝,于公元304年-310年在位。公元618年,唐朝改新兴郡为忻州,改雁门郡为代州,建都督府,忻州作为区划名称开始于此,距今已有1400年左右。 三、对于忻州来说,忻州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至今已有将近1800年的历史。忻州古城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集中体现了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 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的结晶。历代多为郡、州治所,险关要塞,人杰地灵,商贾往来,兵家必争,故有“晋北锁钥”之称。公元1369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废武州,改崞、代、坚、台4州为崞、代、繁峙、五台4县。公元1487年,明朝于代州置雁门道。
四、最后,公元1671年,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期,置雁平道,此后雍正皇帝升忻、代、保德3州为直隶州,清朝末年废雁平道。
1983年,忻县地区改为忻州地区,忻县改为忻州市,地区行署驻忻州市。
1993年,原平县改为原平市。忻州地区辖代县、繁峙、五台、定襄、静乐、岢岚、保德、五寨、河曲、偏关、神池、宁武12县,代管忻州、原平2市。
2000年,撤销忻州地区和县级忻州市,设立地级忻州市。至2014年,忻州市辖1个市辖区、1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三国时期属魏,是曹操的地盘。
忻州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至今有1800年历史。魏武帝曹操驱聚塞下流民,设置新兴郡,忻县地属新兴郡九原县。
隋朝时期,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秀荣县移置九原县,属新兴郡。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废郡设州,始称忻州。
后经历代变革,于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地级市,统一称忻州市,市政府驻新设立的忻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