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六艺指什么不尚贤,使民不争下句是什么

2024-04-30 10:57:51
先秦时代六艺指什么不尚贤,使民不争下句是什么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写回答

最佳答案

先秦六艺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四书五经六艺,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译文]如果社会上没有恭维有才华的人,就不会导致老百姓相争,如果珍贵的东西大家都不认为他是珍贵的话,那么就不会偷窃之人,不显耀引起贪心的事物,就不会导致民心迷乱。所以圣人的治理原则就是:要使人民都虚心待人,使人民衣食充盈,使人民没有野心,使人民身体强健,全民都形成了谦虚谨慎不出风头、安居乐业不欲壑难填的风尚,即使其中有个别的“聪明人”,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了,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社会就不会不太平了。这里的“无为”是有特定的含义,不是无所作为。“为无为,则无不治”就是说你的行为达到了“无为”的境界,天下就没有你管治不了的事情。

2024-04-30 10:57:51
赞 2137踩 0

全部回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