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关于慎独的名言

2024-04-30 12:46:39
儒家关于慎独的名言希望能解答下
写回答

最佳答案

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

最隐蔽的东西往往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同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而慎独说到底其实就贵在这三个如一。一、言行如一,为情操《论语•为政》记述了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老师孔子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做好你想说的,之后再把它说出来。)虽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孔子却用它一语道破了成为君子的要诀之所在,而他自己本人其实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最好典范。儒家以推行仁政为己任,把道德教化作为实现这一理想的重要渠道,而德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孔子作为儒家的一代宗师,不仅建立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完整伦理思想体系,把社会道德规范集于一体,更是几十年如一日,率先垂范,积极践行。如果不先行其言,而夸夸其谈,用自己没要验证过的理论来教训、说服别人,往往只会适当其反,正如孔夫子所说的:巧言令色,这样的人,大多数,都是取于利而鲜于仁。

二、心口如一,为良知心与口是人发语的两端,,心为善生,而口为妄生,唯有心口若一才是可信之人。东汉名臣杨震风雅清正,为官数载一直以公正廉明著称,一次因公路过昌邑县,恰逢旧交王密在此任县令,当夜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说道:“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却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暗地里做些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这就是历史上传为美谈的“杨震四知”。这世间口若悬河、信誓旦旦之人太多,然而真如杨震一般,话从口出后即使无人监督,心却一如既往遵从己言的人却是寥寥无几。常言道人善之首,即是心口如一。这话正是告诫众人:口中所言皆应出自肺腑,语出之理也当极尽恪守。

三、始终如一,为坦荡中国人做事贵在一个“恒”字,而“恒”要的就是始终如一与不忘初心。无论是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还是元代时许衡的“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亦或是清代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于心中自律的坚守,他们做到了始终如一。而始终如一可谓是慎独中的最高境界,因为它的背后是一个人处事的坦荡之志。因为长久的慎独,讲求的是内在的定力,是古人常说每天三省吾身的省思,是在无人时、细微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2024-04-30 12:46:39
赞 3637踩 0

全部回答(2)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恐惧乎其所。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帮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重其独也。

——《礼记·大学》◇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淮南子·说山训》◇ 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

小如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

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方谓之“诚其意”。

——朱熹◇ 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

——刘宗周◇ 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辞海》◇ 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2024-04-30 12:46:39
赞 4041踩 0

始终如一,为坦荡

管好自己是前提,是根本;管好他人是职责,是义

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方能走端行正;慎独、慎微、慎权、慎欲

2024-04-30 12:46:39
赞 5023踩 0

慎独是儒家的曾子提出来的。出自曾子的《礼记.大学》。慎是指小心谨慎,随时保持慎重。独是指独处,独自一个人。慎独意思是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保持谨慎,不用别人监督,自己一个人时也严格要求自己!慎独讲求的是个人道德品行修养的养成,包含了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而严格要求自己。

2024-04-30 12:46:39
赞 7060踩 0

1、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2、慎权慎欲慎微慎独;想事谋事干事成事。

3、在遇到诱惑之时,要慎欲防诱在工作顺利之时,要慎微防变在职务升迁之时,要慎独防傲在为民掌权之时,要慎权防滥。

4、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无愧父母,无愧兄妹,无愧夫妻,君子所以宜家;不负国家,不负生民,不负所学,君子所以用世。

2024-04-30 12:46:39
赞 5848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