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加倪去掉人读鲵ní。
倪[ní]汉语汉字倪(读作ní),是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说文》小篆。本义是小儿,后引申出开端、边际等义。康熙字典《集韵》《韵会》硏奚切。音霓。《说文》:俾益也。又弱小之称。《孟子》:反其旄倪。又分也,际也,极际之谓也。《庄子·齐物论》:和之以天倪。又《秋水篇》: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小大。又端也。韩愈《南海庙》:干端坤倪,轩豁呈露。
鱼加倪去掉人字旁,组成新的汉字就是“鲵”。
鲵,繁体写作鯢,拼音ní,注音ㄋ一ˊ,部首鱼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6画。两栖动物,身体长而扁,生在山溪中。肉鲜美可食。叫的声音像婴儿,所以俗称“娃娃鱼”。
【说文解字】注:(鯢)剌魚也。剌盧達切。或作刺者、誤。刺魚者、乖剌之魚。謂其如小兒能緣木。史、漢謂之人魚。釋魚曰。鯢大者謂之鰕。郭云。今鯢魚似鮎。四腳。前似彌猴。後似狗。聲如小兒啼。
鯢字:中国汉语汉字,普通话读音是(ní)。
两栖动物,身体长而扁,生在山溪中。肉鲜美可食。叫的声音像婴儿,所以俗称“娃娃鱼,产长江中下游。
鲵 :读作 ní
大鲵,因为叫声似婴儿,又称娃娃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