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锥形瓶中加入10克左右块状大理石,塞紧带有长颈漏斗和导管的橡皮塞。
2.气体导出管放入集气瓶中,导管口应处在集气瓶的瓶底处。
3. 通过长颈漏斗加入适量的稀盐酸,锥形瓶中立刻有气体产生。
4. 片刻后,划一根火柴,把燃着的火柴放到集气瓶口的上方,如果火柴很快熄灭说明集气瓶中已经受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盖好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口向上放在桌子上备用。
收集器材:铁架台(固定长颈漏斗)、锥形瓶、长颈漏斗、导气管(带橡皮塞)、集气瓶(带毛玻璃盖);
试剂:碳酸钙、稀盐酸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用排空气法就可收集
向上排气法直接用导气管和集气瓶。排水法的话要多用一个水槽(但水要换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收集原因:
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2、二氧化碳溶于水事实上,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不大,如果制得的二氧化碳较多,不计溶解部分,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与初中的教学理念不符,一般不介绍)
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需要看气体的密度,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是否能与水反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无毒,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理论上是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但实际上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速率很慢,在实际中也是可以用排水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