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加撇和捺底下是两点念於(wū 、yū 、yú)部首:方笔画:8笔顺:点横横折钩撇撇捺点点扩展资料:汉语三级通用规范汉字。
“於”原是“乌”的异体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其古字形像张翅飞翔的乌鸦。后来用“乌”表示乌鸦义,“於”用作叹词,读作wū。又作姓氏用字,读yū。於多作为介词,读yú,是古汉语中用得很多的虚词。古籍中“於”和“于”多通用,不过表示至于某地时,多用“于”,表示甚于或者被动时,多用“於”。作介词时,“于”和“於”古代不同音,现代同音。现代的白话文,介词“於”并入“于”,但是,“于”和“於”既不属于简繁字关系(《简化字总表》《通用规范汉字表》都没有规定“於”简化为“于”,《新华字典》对“於yú”的解释是同“于”),也不属于异体字关系。“于”“於”多数情况相通,但“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於姓和于姓是两个不同的姓,上述读作wū的“於”,也不能写成“于”。
方加撇和捺底下是两点组成於字。
於[ wū ]、[ yū ]、[ yú ],部首:方
笔画:8,五行:土,五笔:YWUY
基本解释:
①於[wū]文言叹词。[於乎][於戏]文言叹词,旧时祭文常用“呜呼”表示叹息。
②於[yū]姓。
③於[yú]同“于”。
详细解释:
於[wū]
〈名〉①表示感叹佥曰:“於! 鲧哉!”①“乌”的古字。乌鸦虎豹为群,於鹊与处。
②另见 y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