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全浊音和次浊音的区别

2024-05-01 19:23:59
古汉语全浊音和次浊音的区别求高手给解答
写回答

最佳答案

古代汉语中的全浊音和次浊音是声母分类中的两个概念。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发音时的声带振动情况。全浊音是指发音时声带振动且发音较浊的声母。在古代汉语中,全浊音主要包括塞音和擦音两大类。塞音是指发音器官在发音过程中堵塞气流,然后突然放开发出声音。擦音是指发音器官在发音过程中,使气流通过狭窄的通道,发出摩擦声。全浊音在古代汉语中的发音与今普通话相比,更具特色。次浊音是指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声母。在古代汉语中,次浊音主要包括鼻音、边音和半元音等。鼻音是指发音器官在发音过程中,声带不振动,气流从鼻腔排出。边音是指发音器官在发音过程中,声带不振动,气流从口腔和鼻腔同时排出。半元音是指发音器官在发音过程中,声带不振动,且发音较浊。总的来说,全浊音和次浊音的区别主要在于声带是否振动。全浊音发音时声带振动,而次浊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这两种音在古代汉语中各有特点,共同丰富了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

2024-05-01 19:23:59
赞 2844踩 0

全部回答(2)

古汉语的浊音和次浊音是两个不同的语音概念。

浊音是指声带振动的声音,也就是有声带参与的音,包括全浊音和次浊音。全浊音是指声带完全振动,发出的声音比较响亮,如“b”、“d”、“g”等。次浊音是指声带部分振动,发出的声音比较模糊,如“m”、“n”、“l”等。

在古汉语中,全浊音和次浊音的区别主要在于发音部位和声母的清浊程度。全浊音的声母是浊辅音,发音部位比较靠后,如“b”、“d”、“g”等。次浊音的声母是清辅音,发音部位比较靠前,如“m”、“n”、“l”等。此外,全浊音的声母清浊程度比次浊音要深,发出的声音比较响亮。

需要注意的是,古汉语的浊音和次浊音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区分,而是被统称为浊音。

2024-05-01 19:23:59
赞 6420踩 0

古汉语的全浊音和次浊音是两种不同的音韵现象,主要区别在于发音的方式和音值上。全浊音是指声母在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并且通过口腔时会发出一种浑浊的声音。在古汉语中,全浊音主要出现在并、定、澄、从、邪、禅、床、山、效、江、讲等声母中。而次浊音则是除了清音和全浊音之外的音,通常是指那些在声母和韵母中出现的音素,例如泥、来、娘等声母。从音值上看,全浊音的发音通常比清音更加浑浊,而次浊音则比较接近清音,但它们的发音又不同于清音。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语音的发展演变,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了全浊音,只保留了部分次浊音的发音特点。

2024-05-01 19:23:59
赞 7033踩 0

古汉语的全浊音和次浊音是根据发音时声带的振动情况来区分的。全浊音是指那些在发音过程中声带完全振动的声音,而次浊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部分声带振动但不完全封闭的声音。

全浊音:这类声母在古汉语中被称为“全浊声母”,它们通常是塞音、塞擦音或擦音形式,例如“并”、“定”、“澄”等字的开头音节。这些声母的发音特点是在发音时声带振动,形成声音。

次浊音:相对地,“次浊声母”指的是在发音过程中声带部分振动但不完全封闭的声音。这类声母包括一些送气和不送气的声母,如“滂”、“透”、“清”、“溪”、“澈”等字的开头音节。虽然它们的发音过程涉及声带的振动,但由于不是完全封闭的状态,因此被归类为次浊音。

综上所述,全浊音的特点是完全振动声带,而次浊音的特点是部分声带振动但不完全封闭。

2024-05-01 19:23:59
赞 6594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