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密码【甲骨密码】【其他解读】冎,是"锅"的省略,表示像锅的硬壳。
蜗,篆文=(虫)+(冎,锅),造字本义:头部有两对触角的软体动物,蜷栖锅状硬壳里,活动时背壳而行。-----------------------------------------------------------------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蝸,蝸蠃也。从虫咼聲。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蝸,蝸蠃。字形采用"虫"作边旁,"咼"作声旁。 文言文名句摘抄①名词:栖息在圆锥形硬壳里的软体爬行动物。蜗壳 蜗牛蜗行 蜗旋 ②形容词:狭窄的,隐藏的。蜗居 蜗庐/陋巷蜗居蜗庐四壁空。------陆游《蜗庐》
在甲骨文中,并没有直接表示蜗牛的字符。然而,我们可以从一些甲骨文和古代文献中推断出与蜗牛相关的信息。在甲骨文中,有一个字符与蜗牛的外形相似,它是一个“螺旋”的形状,被认为是蜗牛壳的象征。这个字符被认为代表了“螺”字,意为螺旋形状。此外,古代文献中也有关于蜗牛的记载。例如,《诗经》中有一首诗《小雅·南有嘉鱼之什·中田有庐》提到:“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其中,“庐”字被解释为“瓜蒌”,即蔓生的植物,而“疆场有瓜”则被解释为田地里生长着蔓生的植物,这可能暗示着有蜗牛的存在。虽然甲骨文中没有直接表示蜗牛的字符,但我们可以通过推断和古代文献的记载来理解与蜗牛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