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因为中国古代有很多表达骨气的诗句,比如:《出师表》中的“壮士未曾谋,直言不讳衣;岂因祸福避,投身到泉台。
”表达了志士不畏艰难险阻,坚持正义的骨气;又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百年已是精神独,何妨死后归根土。”表达了宁死不屈,坚定不移的骨气。内容延伸:骨气是形容人性格坚毅、正直、坚定不移的品质,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特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表现出骨气,坚持正确的行为准则,不屈服于困难和诱惑,这样才能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3.粉身碎骨魂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表示骨气诗句如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以《题竹石》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咏石灰》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唐)李颀《送陈章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就是表示骨气的诗句。
出自宋代郑思肖的《寒菊》。
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
人有志,竹有节。
不怕人穷,就怕志短。安身不牢。
英雄流血不流泪,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
(土耳其)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微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