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曹”字是怎么演变的。
“曹”字甲骨文上从二“東”,下从口,如下:后来下面的“口”形变为“甘”“曰”,楷化以后又与“日”混同。这个问题暂且不论。上面的两个“東”从春秋文字开始,有两个演变方向。第一个方向就是使用最久、流传最广的形体,是由战国文字对春秋文字的继承与发展,其过程如下:第二个方向是由战国文字对春秋文字中从二“東”的“曹”的省写开始分化,其演变过程如下:战国时期文字形体变化剧烈,从二“東”的“曹”和省写成一“東”的“曺”共存,“曹”的写法是从甲骨、西周金文、战国文字、秦文字、汉代文字一直流传下来的结果,曹与曺是同一个源头向不同方向演变的结果,所以不存在“曹字上部是从一竖变成了两竖”这种说法。“曺”历来基本都是作为异体字来用的,后人虽然常用、常见,但都不是正体字,建国后文字经过整理、简化、规范后,更确定了“曹”正体字的地位。从文字演变的过程来看,将“曹”作为正体字是很有道理的。
曹字的偏旁部首是曰字,这是因为曹字的字形结构而决定臼,由于曹字是上下结构,分为两个部分,而上半部分笔画数较多较复杂,并且也构不成一个汉字家族,所以就采用了下半部分的日字作为偏旁部首,而日字也是较大的偏旁部首家族,所以曹字的偏旁部首为日字,
“曹”的偏旁部首是:曰 ,笔画是:4画
读音:cáo
释义:
(1)<名词>官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车前八个天~判,车后若干递送夫。”
(2)<形容词>众;群。《国语·周下》:“且民所~好,鲜其不济也;其所~恶,鲜其不废也。”
(3)<名词>古代官署内分科办事的单位。《赤壁之战》:“品其名位,犹不失下~从事。”
(4)<名词>辈;等。与现代汉语的“们”略相当。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尔~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诫兄子严敦书》:“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效也。”
汉字“曹”的部首是:日(曰)。
曹,现代汉字。
部首:日(曰)。属于上下结构的汉字。
读音:cao。
意思解释:
1、等、辈。如:尔曹、吾曹。
2、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西南部。
3、姓,中国百家姓姓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