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耗不绝【成语】: 音耗不绝音的成语、绝的成语接龙【拼音】: yīn hào bù jué【解释】: 音耗:音信,消息。
指保持联系,音信不断。【出处】: 唐·张读《宣室志·计真》:“生留旬月,乃挈妻孥归青齐,自是李君音耗不绝。”【拼音代码】: yhbj【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2.余音绕梁【成语】: 余音绕梁余的成语、梁的成语接龙【拼音】: yú yīn rào liáng【解释】: 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出处】: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举例造句】: 受罪半天,能听到一段回肠荡气的唱儿,就很值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确是真有那种感觉。 ★梁实秋《听戏》【拼音代码】: yyrl【近义词】: 绕梁三日、莺舌百啭、如闻天籁【反义词】: 不堪入耳【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声音【英文】: leave a lasting and pleasant impression【故事】: 战国时期韩国歌女韩娥以卖唱为生,一天她到一家客栈去投宿,被店家赶出来,她只好在店外唱着如泣如诉的曲子,客人们感动得不吃不喝,店主无奈,只好请她住店唱歌。离店前她唱了欢快的曲子,三天后那悦耳的歌声还在客栈房梁上萦绕
靡靡之音
拼音
[mǐ mǐ zhī yīn]
释义
柔弱颓废,让人委靡不振的音乐。
出处
《韩非子·十过》:“乃召师涓;令坐师旷之旁;援琴鼓之。……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
【成语】: 郑卫之音
【拼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解释】: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
【音容宛在】
〈释义〉声音容貌宛然就在眼前。
〈出处〉唐•李翱《祭吏部韩侍郎文》。
【音容笑貌】
〈释义〉指人的声音、容貌和神态。
〈出处〉丁玲《到前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