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风民俗有:除夕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春节拜年、走亲戚;元宵节吃元宵;寒食节祭扫、踏青;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等。
具体介绍如下:
1、除夕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春节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3、元宵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4、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5、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经历史的发展演变,清明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过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由来已久,这是为了纪念楚国屈原而产生的一个节日。中国人过端午节有一个传统,那就是一定会吃粽子,赛龙舟,吃雄黄酒。在汨罗江畔的人们还会往江水里面投粽子,把汨罗江里面的鱼虫喂饱了,这些生物就不会去食屈原的身体了。
过中秋节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佳节大家会围在一起吃月饼赏月,如果是住在钱塘江附近的人们,可能还会在这一天去观潮。每到了这一天,人人都会想起苏轼特别著名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寄托自己对家人的思念。
七夕节
因为七夕节是中国所有的节日当中最浪漫的一个节日,所以七夕节有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牛郎和织女的美丽传说众所周知,所以七夕节一般是有情人的节日,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深受许多年轻人的喜爱。
中国的习俗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清明节、情人节、中秋节等等。春节是中国最大、最热闹的古代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中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年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也称为端阳节、崇武节和端午节。早在周代,就有“五月五日,种兰沐浴”的习俗。但是今天端午节的许多活动都与纪念中国伟大作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南方各地都会举行龙舟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
农历八月十五是秋天的中间,所以它被称为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的地方还有跳草龙、建宝塔等活动。除了月饼,各种时令鲜果和干果也是中秋节的美味佳肴。这一夜,人们仰望如玉的明月,自然期待家人团聚。远离家乡的游子也借此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向往。
我国的民风民俗有很多,比较突出的有除夕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春节拜年、走亲戚;元宵节吃元宵;寒食节祭扫、踏青;清明节扫墓祭祖、敬老、赏菊、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赏月、燃灯。
特别重要的民风民俗有: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扫墓,端午节等。
由民俗除夕守岁演变而来的每年春节联欢晚会己成为展示新中国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