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名称还有华夏、中华、九州、赤县、神州、海内、炎黄。
1、中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华民族的略称。很少单独使用,常用在复合词汇中作前缀,例如中华儿女、中华总工会、中华文明史等等。
2、华夏:为中国或中华民族的别称。中国最早有历史记录的中央政权是夏朝,因地处中原的夏人穿着相对华丽,被周边蛮夷称为华夏。后世便一直沿用华夏来代指中国。
3、九州:为中国的别称。九州是对中国行政区域的最早的大规模划分,相传夏禹治水后,将天下分为冀州、兖州、青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徐州和豫州等九大一级行政区。后世便常用九州来代指中国。九州在不同的古籍里,又记为九牧、九区、九域、九囿、九土、九野等等,它们的来源是相同的。
4、神州:为中国的别称。古代中国天子自认为是神的后代,以期巩固统治,故祭祀时均自称所统之土为神州。自东周时代起,神州就成为天朝疆域的统称。
5、海内:海内,是指国境之内,也就是指全国。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现在,一般认为大西洋以东太平洋以西算是"海内"
华夏、中华。中华:秦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秦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又有中华民族的说法;华夏:商朝时,由于实行裕民政治,政治与文化都比以前有所进步。华夏族是当时的主要民族,后来就把华夏作为中国的代称。中国又称华夏、中华。
中华:秦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秦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又有中华民族的说法。
华夏:商朝时,由于实行裕民政治,政治与文化都比以前有所进步。华夏族是当时的主要民族,后来就把华夏作为中国的代称。
中国:
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被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后又通过与周边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断攀升,宋代中国人口突破一亿,清朝时期人口突破四亿,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突破十三亿。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国画等,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国家,历经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民国等很多的朝代,但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我们国家对外的名称一直叫做中国。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我们的祖国在古代还有两个名称,就是赤县和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