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代表智慧的哪一个字

2024-05-05 09:14:55
儒家思想代表智慧的哪一个字,在线求解答
写回答

最佳答案

1、“仁”:仁人、爱人、仁爱。

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

2、“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资为大。”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与仁并用,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

3、“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这个“礼义之邦”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4、“智”:知者、明智、智慧、机智。“智”通“知”。中国古代思想家赋予“智”以丰富的道德内涵。“智”在知道遵道。学而致知,不知不觉,智而不*。“仁、义、礼、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智”贯穿其中,否则即使有“仁、义、礼、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达无碍。新时期需要把中华民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学智慧聚成一体,开启新的智慧。

5、“信”:诚信、信任。《说文》讲:“人言为信”。“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诚信求和。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规则。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并发扬光大。

6、“恕”:恕道,体谅。一般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恕”的解释。“恕”,从字面来看,是“如心”,也就是“如自己的心”。每个人通过对自己的“心”的观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进而据此推断他人会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因为自己喜欢什么,而成全别人的喜欢,这就叫“忠”(为其一部分含义),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因为自己不喜欢什么,而知道别人也不喜欢什么,因而不愿意将这些别人不喜欢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这就是“恕”。

7、“忠”:忠诚、忠良、忠恕。“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张的一种优良品德。一提“忠”,人们往往想到“愚忠”,其实这是误解。在孔子看来,不只是对“君”,对普通的人、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忠”的问题。孔子时代,“君”并不稀奇,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君”。其实,孔子很反对愚忠,对路对心才能忠。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忠”讲的是君王忠于人民:“上思利民,忠也。”所谓忠,就是内心求善,外求尽职尽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愿。忠于事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中华民族崇尚的最高最神圣的价值追求。

8、“孝”:孝心、孝敬、孝道。中华民族崇尚祖辈传承理念。主要是对父母、长辈之“孝”,强调长幼有序。孔子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说“孝”是道德的根本。“孝乃德之本”,“百善孝为先”。人们往往把“孝敬父母”与“报效祖国”对立起来,认为“忠孝不能两全”,甚至贬低“孝敬父母”。这是误区。其实“孝敬父母”与“报效祖国”二者都光荣。二者可以统一,也应该统一。忠孝可以两全。个别人受条件限制不能统一,也是有的,但不能因此而泛化。我们要把二者尽量统一起来,既尽到“报效祖国”之“忠”,又尽到“孝敬父母”之“孝”。这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

9、“悌”:敬爱兄长,亦泛指敬重长上。儒家的伦理范畴,指敬爱兄长,顺从兄长。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宗法关系。常与“孝”并列,称为“孝悌”。儒家非常重视“孝悌”,把它看作是实行“仁”的根本条件。《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孟子.滕文公下》:“于此有焉:入则孝,出则悌。”

2024-05-05 09:14:55
赞 4293踩 0

全部回答(2)

儒家思想代表智慧的是“智”字。孔子在关于知识的来源问题上曾经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者,民斯为下矣。”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生下来就通晓知识的人是最上等,然后通过学习获得知识的人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然后再去学习的人是更次一等的,而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在老百姓中就是最下等的。从这里不难看出孔子认为知识的获得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知识,一种是“学而知之”,后天学习得来的知识。

第一,“生而知之”孔子的“生而知之”思想是一种先验唯心主义的。孔子作为那一时期的学术大家,承认有“生而知之”的知识,并且认为这种知识才是最上等的知识。但是这种知识是如何产生和获得,他也不承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第二,智,在儒家和佛家理论体系中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西汉杨雄所着的《法言》一书中释义为“智,烛也”,一语点明,智是要对他人服务,在黑暗中照亮他人。以此引申为凭借自己的智慧指引他人前进的方向。

孔子将“智、仁、勇”并列在一起,曰“智者不惑,仁者不优,勇者不惧”,第一次将智纳入儒家的理论体系。佛家将智定义为辨别事物、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由两家重要学说,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智的定义首先是分辨,其次是升华,最终是引领。

有生而知之的圣人,他们具有这种最高的理性和智慧。而且孔子也非常推崇这样的理性和智慧,认为这才是一种至善、至真的大智慧。

2024-05-05 09:14:55
赞 6480踩 0

儒学的核心价值是仁,仁者爱人。仁的基点是感同身受、是推己及人。是基于体谅、基于感同身受,和现代社会的个人价值、民主、平等、自由都是兼容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个人价值的达成就体现在这族群中、体现在家国中。即成人者终成己。

2024-05-05 09:14:55
赞 5243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