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名句: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追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出身关陇地区的望族,系隋朝宰相杨达之女。
她是在武士彟的原配相里氏去世后,由李渊作主、桂阳公主撮合,以近40岁的年龄嫁到武家。武则天是杨氏所生三个女儿中的老二。则天立为皇后,追赠杨氏为太原王妃、魏王妃,杨氏活到92岁。我们非常熟悉的名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韩诗外传》卷九,武则天用此意写出过著名诗句:“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追。”表达了感伤父母亡故而不及孝养的思想感情。
683年的正月,武则天陪同高宗李治游幸少林寺时,看见其母旧营之所还没有完工,倍感凄凉,便写下了《从驾幸少林寺》一诗。诗序记述,“睹先妃(其母亲)营建之所,倍切茕衿,逾凄远慕,聊题即事,用述悲怀”。“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为”是整首诗的末句,睹物思人,瞬间唤醒武则天对母亲的追思之情。以武则天的情商与才华,以及对父母尤其是对母亲的深厚感情,让她能够更深切地理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表达的感情意境,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时此刻内心极度伤感的武则天是怀着“泣血”之情写下这首诗,是真切的感情流露,而非武则天的附庸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