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接受孩子的哭闹行为是的,我首先想告诉你的不是安抚,而是你必须接受孩子现在的状况,也就是她的哭闹行为。
当你们的家庭决策是让她寄宿时,就应该抱有这个心理准备了。她不舒服了,还不能闹闹,那岂不是更痛苦嘛。假如她一声不吭的就默默承受着这一切,她又该如何消化得了因为归属发生转移而产生的心理痛苦呢!接受,不是一种冷漠,而是当她有情绪时,你能够容纳她的不高兴,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大多数家长是做不到的,因为孩子有情绪时,他们比孩子还要抓狂,这样的话,孩子的情绪就没有空间存放,而是被家长的情绪碾压了。
2. 用行为来弥补和照顾孩子的呼求你说学校离家太远,接她实在不方便。那能不能去看看她呢?如果看她也不方便,能不能每天给她打电话呢?你知道,对于一个寄宿的学生来讲,每一次家长的看望、问候,都会让她觉得温情满满。而你的孩子正需要这个。她现在住宿了,你们可能会告诉她一些理由,诸如离家太远之类的,但在孩子的内心里,她会如何加工这个信息,我们不知道。她也许会想,你们认为她不重要,也许会想你们不爱她都有可能,也许她会认为你们做家长的太冷漠了,丝毫不顾及她的情感。这些部分,越想反而会越痛。而可以与这些猜想相抗衡的就是现实层面你做了什么,又是如何做的。
3. 周末时间高质量陪伴她因为寄宿,孩子错失了一部分和家长、家庭在一起的时间,这个部分的错失还是可以通过周末高质量的陪伴来弥补的。
第一:要教育孩子去培养自立的能力,自己洗衣服,自己买东西,自己照顾自己,按时起床等等,这些都是孩子需要培养的自立能力,如果孩子缺少自立能力,那么在适应住宿生活的时候就会有困难;
第二:要教育孩子与人为善。有些家长对于孩子适应住宿生活不放心,会教给他们如何去保护自己,群体当中该如何争取自己的利益。曾经有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收拾宿舍,竟然和另位另外一位妈妈因为争夺放行李箱的位置而争吵了起来。事实上,孩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团结,互相帮助,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群体生活。如果一上来就想着怎么做才能不受人欺负,怎么做才能够保护自己的利益,是很难与人相处融洽的,而父母走后最难受的是孩子。
第三:要培养孩子管理金钱的能力,很多孩子以前没有自己管理过金钱,住宿后要自己管理金钱,自己分配生活费,有时候容易一下子把钱在几天内就花光了,到后边做就捉襟见肘了。因此在孩子准备开始寄宿生活的前三个月,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可以让他们来规划自己的零花钱,也可以让他们帮助父母打理生活的费用。
孩子刚刚离开父母,自己的家去学校住宿,肯定会有不适应的情况,这个时候一定要多和孩子沟通一下,要让他知道自己长大了,早晚会要离开父母的,可以慢慢肯定他做的一切事情,表示他做的非常好,应该能够做得更好,可以和同学们多交流沟通一下,慢慢适应了就好了
孩子住宿不适应这样的问题很好解决呀!要多鼓励孩子,你要告诉他,他们是会长大的,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要独立,将来长大了还要娶妻生子,照顾老人,特别是我们国家的这些独生子女,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双方的父母,甚至是太奶奶,太爷爷,太外骄力无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