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没有年华的称呼,而是称之为知命之年,意思是“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出自《论语为政》。
此外还有年逾半百、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等称呼。年龄是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不同年龄的称呼为:不满周岁为:襁褓。
2~3岁为:孩提。女孩7岁为:髫年。男孩8岁为:龆年。幼年泛称为:总角。
10岁以下为:黄口。
13~15岁为:舞勺之年。
15~20岁为:舞象之年。
12岁(女)为:金钗之年。
13岁(女)为:豆蔻年华,15岁(女)为:及笄之年。
16岁(女)为: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为: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50岁属于知命之年,意思是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因为50岁已经过了人生的一半,对于生老病死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
50岁也可以叫半百之年,因为50岁是100岁的二分之一,也就是一半。
100的一半就是50岁,所以也把50岁叫做半百之年。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就是一个年龄就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称呼。
1、五十岁称为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论语中提到五十知天命,表示年满五十,要开始承担自己的那份责任,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除了五十岁,古人会将三四岁称为垂髫,二十岁称为弱冠,三十岁称为而立。
2、五十岁被称为知命之年、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论语》中提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所以五十岁也被称为知命之年,表示对人生的感慨。
五十岁没有年华的称呼,而是称之为知命之年,意思是“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出自《论语为政》。此外还有年逾半百、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等称呼。年龄是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古时候的年龄都不是用数字来表示的,是不会直接说多少岁,是用年龄有关的称谓来表示的。
知命之年。
在古人看来,50岁已是年逾半百,因此50岁也被称作“知命之年、大衍之年”。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均寿命有了显著提高,法定退休年纪也延迟到了50或55岁,很多人将50岁看作中年晚期。
并且,由于个人生活方式、态度等因素,衰老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对于有的人来说,50岁正是精神焕发的阶段、从事着自己热爱的事业;而有的人则身体虚弱,已经进入老年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