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寂寞,悲天悯人的诗人们从来都不会放过这个主题,他们内心的孤独与痛苦却无处排解,因而成就了一篇篇孤独忧伤却也唯美的诗句,为后世伤感的文青们传唱,经久不衰。
古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那江面孤舟上披戴着蓑笠的老翁是否就是柳宗元的真实写照。虽是独自一人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晏殊一人攀上高楼,望向消失在天涯边的道路,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同时经受了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从这一曲声声慢中可见,这一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楚的景况,不停折磨这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花朵的凋落,时光的流逝,春天的结束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不已,但也无济于事。然而在这暮春时节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与士兵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混杂在一起,变成了一种孤独落寞的惆怅,在无尽的深夜里化作无奈的泪水。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相逢易,离别苦,他日回首情何处。当代年轻人青睐“节能社交”,只和聊得开的人聊天吃饭,其他陌生人都懒得去接触。尤其是交通便利的今天,换个地方工作学习,就需要构建一个新的社交圈。这样子费时费力,有时还费力不讨好,热脸贴冷屁。久而久之也懒得再去搞社交了,社交圈也就缩到以自己为中心了。然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独自在外漂泊的,尤其是到北上广深那些大城市闯荡的青年们,在亲人欢聚的节日里怀念故土亲人,只能是四下无人之时,偷偷端起手机与遥远的家人“见”上一面。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每一个人都变成了城市中的一叶孤舟,又在无数个难眠的夜晚里不知道为了谁而泣不成声。在微博朋友圈里设下仅自己可见,发一句不知对谁说的晚安。古代那些诗人也是一样的,他们孤独的时候也会独自泪下。如果那个时代也有微博朋友圈,估计他们的朋友圈会堆满孤独的诗篇一下滑不到底,全是道不明说不清的寂寞。孤独的人造就孤独的诗,但终究只能是借此发发牢骚,真正的孤独与痛楚谁又能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