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书·志·地理志上》山出银,堂琅。
越巂郡,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集巂。属益州。户六万一千二百八,口四十万八千四百五。县十五:邛都,南山出铜,有邛池泽。
2. 《后汉书·列传·南蛮西南夷列传》安帝作乐于庭,封雍由调为汉大都尉,赐印绶、金银、彩缯各有差也。邛都夷者,武帝所开,以为邛都县。无几而地陷为污泽,因名为邛池,南人以为邛河。
3. 《水经注·卷三十六》汉嘉、越巂曰莋,皆夷种也。南过越巂邛都县西,直南至会无县,淹水东南流注之。邛都县,汉武帝开邛巂置之。县陷为池,今因名为邛池。
4. 《太平广记·卷四百五十六·蛇》是夕,百姓咸惊相谓曰:“汝头何得戴鱼。”相逢皆如此言。是夜,方四十里,整个城一时俱陷为湖,土人谓之邛河,亦邛池。
5. 《太平御览·四夷部·卷十二·南蛮七》以北,君长以十数,邛都最大。皆椎髻,耕田,有邑聚。《后汉书》曰:邛都夷者,武帝所开,以为邛都县。无几而地陷为污泽,因名为邛池,南人以为邛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