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口声声
kǒu kǒu shēng shēng
褒贬色彩:含贬义
结构:重叠
释义:
每一次张开口,每一次发出声音,说的都是同样的话。形容反复说或把某一说法挂在口头。
例句:
老祁口口声声要帮我修电视机,可至今也没见他来。
他口口声声说不知道合约的事情,就是想摆脱干系。
引证:
令尹声声言有过,录公口口道无灾。
宋 · 吴处厚 · 《青箱杂记》卷一
只是吃他执拗的苦,口口声声只要嫁个读书官人。
宋 ·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
你也曾听杜宇,他那里口口声声撺掇,先生不如归去。
元 · 石君宝 · 《秋胡戏妻》三折
话说众回子因汤知县枷死了老师夫,闹将起来,将县衙门围得水泄不通,口口声声只要揪出张静斋来打死。
清 · 吴敬梓 · 《儒林外史》五回
她怎么口口声声都叫樊大爷,这樊大爷是谁呢?
张恨水 · 《啼笑因缘》五回
近义词:一口一声
异口同声
释义
不同的嘴说同样的话。形容大家说的完全一致。
拼音
[yì kǒu tóng shēng]
例句
大家~地说,他是个活雷锋。
近义
一辞同轨,众口一词,不约而同
成语名字:异口同声
成语发音:yì kǒu tóng shēng
成语解释:异:不同。不同的嘴说出同样的话。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也作“异口同音”。
成语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