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惊蛇
意思是打的是草,却惊动了藏在草丛里的蛇,原指惩罚了别人,也警戒了自己,后比喻做事不密,致使对方有了警觉和防范。成语出自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为好事者口实焉。”
例句如下:
1. 在野外要进入草丛时,切记要先打草惊蛇。
2.连长告诉我们,不要打草惊蛇,要对敌人进行围攻。
3.警方守候多日,就是怕打草惊蛇,让歹徒溜了。
成语::打草惊蛇、打鸭惊鸳鸯、打鸭惊鸳打草惊蛇打草惊蛇_成语解释【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释义】: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打鸭惊鸳[dǎ yā jīng yuān][释义]比喻打甲惊乙。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出处]明·梅鼎祚《昆化奴》第二折:“我不是要害你性命也,则怕打鸭惊鸳、 打草惊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