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
详细解释:
发音:zì xiāng máo dùn
释义:
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
扩展资料:
出处:
《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例句:
这些理论自相矛盾。
近义:
格格不入函矢相攻
自相矛盾
解释: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出处:《魏书·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
【成语】: 言而无信
【拼音】: yán ér wú xìn
【解释】: 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出处】: 《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举例造句】: 老孙若不与你,恐人说我言而无信。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