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之明 [zì zhī zhī míng]
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出处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释义
明:明智。指了解自己的情况,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出自《老子》,是了解自己,对自己有正确评估的意思,或自律。标签化带有褒义色彩
人微言轻
成语拼音:rén wēi yán qīng
成语解释: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自不量力,形容不明白自己的地位有多高
喧宾夺主
比喻客人占据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来的、主要的事物的位置。也作“喧客夺主”。
出自清·阮葵生《茶余客话》:“余仿为之;香则喷鼻而酒味变矣。不论酒而论香;是为喧宾夺主。”
不知好歹。
我们常常拿这成语来比喻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也有一些不是在一个层面,不在一个平台的人,非要挤进来用的词语。
所以说人有自知之名还是好些,不要被别人瞧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