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ǔn
鲧,汉语二级字,读作鲧(gǔn)
⒈ 古书上说的一种大鱼。
⒉ 古人名,传说是夏禹的父亲。
鲧,又作鮌、骨系(合字),禹的父亲,相传为颛顼之子(一说颛顼五世孙[7]),字熙。
居于崇(今河南嵩山一带),称有崇氏,又称崇伯。中国汉族上古时代神话传说人物。姒姓,有崇部落首领,史称“崇伯鲧”。尧时洪水泛滥,受四岳推荐治水,用筑堤堵水之法,九年不成,被舜殛死于羽山(今江苏东海县北面),或说是创造城郭者(《世本·作篇》)。
鲧盗息壤的拼音
[gǔn dào xī rǎng]
鲧禹治水读gǔn yǔ zhì shuǐ。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源自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作为黄帝的后代,鲧、禹(又称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唐尧、虞舜二帝,分别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事宜。
"鲧盗息壤"的读音可以拆分为三个词汇:鲧(gǔn),盗(dào),息壤(xī rǎng)。
- "鲧"的读音是gǔn,是一个姓氏,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鲧是大禹的父亲,被封为"鲧"。
- "盗"的读音是dào,是动词,意为偷窃或抢劫。
- "息壤"的读音是xī rǎng,是名词短语,指土地的休整和休养。
因此,"鲧盗息壤"的正确发音为:gǔn dào xī rǎng。
拼音:gǔn
笔划:15
部首:鱼
结构:左右结构
繁体:鲧
笔顺: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竖、横、提、撇、撇折、撇折、点、竖钩、撇、点
释义
下垂:“~袖垂髫,风流秀曼”。
相关词语
共鲧、夏鲧
详细释义
鲧(鲧)gǔn古书上说的一种大鱼。古人名,传说是夏禹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