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而忘私【拼音】: gōng ér wàng sī【解释】: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出处】: 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像他这样不折不扣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人,泱泱的中国中,究竟能有几个?”
奉公克己【拼音】: fèng gōng kè jǐ【解释】: 指严以律己,一心为公。【出处】: 《东观汉记·周泽传》:“[泽]为渑池令,奉公克己。”
大公无私、假公济私、公而忘私、公报私仇、公正无私、损公肥私、公私兼顾、公耳忘私、公私两便、秉公无私、先公后私、废私立公、以公灭私、以私废公、出公忘私、因公假私、因公行私、假公营私、公私两利、公报私雠、至公无私、公平无私、公私交困、秉公灭私、借公行私、背公向私、托公报私、弃公营私、卖公营私、忧公忘私。
公而忘私 [gōng ér wàng sī]
公而忘私(gōng ér wàng sī )是一则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汉书·贾谊传》。
公而忘私的意思是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该成语的结构为联合式;在句中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近义词:大公无私
反义词:自私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