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很多语句都被后人演化并固定为成语,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句非常著名的成语,意思是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一句表达学习的成语,意思是学习知识需要不断地重复和练习,这样才能真正掌握。
3.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令色”是指虚伪的言辞和表情,而“鲜矣仁”则是指真正的仁爱之心很少见。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一句表达友谊的成语,意思是有朋友从远方来,真是太好了。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是指正直、坦率的人,而“小人长戚戚”则是指心虚、忧虑的人。
这些成语都源自于《论语》中的经典语句,经过演化和固定后成为了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1、见贤思齐
2、温故知新
3、学而不倦
4、不耻下问
5、举一反三
这样的成语有很多,比如:诲人不倦,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拼音:huì rén bù juàn)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论语·述而》。
“诲人不倦”的意思是乐于教诲人而不知厌倦;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