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名下无虚
【拼音】: míng xià wú xū
【解释】: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出处】: 《陈书·姚察传》:“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
是名正言顺。
名正言顺的意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理直气壮。
拼音[míng zhèng yán shùn]
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例句:他是我班名正言顺的班长。
近义词:正正当当。
在中国的汉字成语中,以“名”字开为头的成语有六十多个,比如,名闻遐迩,名不虚传,名垂青史,名副其实,名扬四海,名花有主,名存实亡……
成语是名字开头的有:名我固当、名书竹帛、名标青史、名利双收、名噪一时、名花有主、名列前茅、名不虚传、名胜古迹、名扬天下、名正言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