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
yī máo bù bá
褒贬色彩:贬义
结构:主谓
释义:
一…不…:分别用在一个名词和一个动词前面,表示强调或夸张;毛:毫毛,汗毛,比喻细小轻微的事物。连自己的一根汗毛也不肯拔下来给别人。形容为人极端吝啬自私。
例句:
看他整天攥着两个拳头,一文不花,活像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出处: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孟子·尽心上》
引证:
一毛不拔,复何足取。
唐 · 李百药 · 《北齐书·樊逊传》
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清 · 吴敬梓 · 《儒林外史》四十一回
你甭打算一毛不拔!我不是傻驴单老双,随你牵着缰绳走。
刘绍棠 · 《村妇》卷一
近义词:爱财如命、锱铢必较、善财难舍
反义词:挥金如土、慷慨解囊、一掷千金、乐善好施
成语:一尘不染
解释:
一尘不染:原指修行者要排除物欲,保持身心纯净。后比喻人为官清廉或品行高洁,没有沾染任何坏习气。也形容环境十分清洁或物体非常干净。
应该是一蹶不振
释义
基本
蹶:跌倒;振:振奋,奋起。跌了一跤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比喻
比喻遭受了挫折就不能重新振作起来。
一动不动,一言不发,一声不吭,一毛不拔,一言不和,一个不落(la),一个不留,一刻不停,一串不剩,一处不漏,一次不来,一心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