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府”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尚书·禹贡》中,它是指的“水、火、木、金、土、谷”这六种天道之行,是古代用来指导天下之行道的标准。
其中,“水、火、木、金”指的是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物质,“土”指的是土地,“谷”指的是粮食。这六种物质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因此被称为“六府”。在《周礼》中,六府被列为天下行政管理的标准,其中的“水、火、木、金”被认为是天地间的四时之气,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土、谷”则被认为是土地和粮食的代表。这六种物质在六府中各有所属,各有其位,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也是人类社会管理的标准。此外,六府也指代天道运行的六种力量,即“阴、阳、风、雨、晦、明”,这六种力量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此,在古代中国的思想中,六府被认为是指导人类行为和思考的重要原则。总之,六府作为古代哲学概念,不仅被用来指导行政管理,还涉及到天道运行、阴阳五行等方面的理论,对于古代中国社会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府,泛指天官所掌管的有关自然界和人事的一切职能。古代天官以大司马为六府之长,凡诸百官之政事,皆掌焉。出自《左传·昭公四年》:“因是以见,裁制百官,均核名实,六府、三事,所任而立,然后五权从之。”
杜预注:“六府,天官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