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
读音:chú
笔画:5
五行:金
五笔:QVF
笔顺:撇横撇/横钩横折横横
基本释义:
邹去掉耳朵旁读:刍chú 基本释义:1.喂牲畜的草。 2.割草。
3. 谦辞。
刍(拼音:chú)是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手持断草的样子。本义是割草,引申为割草的人和割下来的草,还可以引申为吃草的牲畜,如牛羊。也用作谦辞,称与自己有关的东西。
中文名
刍
拼音
chú
繁体
芻
部首
⺈、彐
五笔
QVF
刍[ chú ],部首:刀,笔画:5
基本解释:
①喂牲畜的草 反刍。
②割草。
③谦辞。称自己的言论、见解等 当言。刍议。
详细解释:
〈动〉①(象形兼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又(手)从草,表示以手取草。俗作芻。本义:割草)②同本义芻,刈草也。
③用草喂牲口。
〈名〉①喂牲畜的草。
②谷类植物的茎杆。
③割草的人。
④吃草的牲口。
〈形〉①浅陋,鄙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