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旁加八加月念“佾”字。
“佾”,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yì,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佾”的含义为古代乐舞的行列,如佾舞,佾生。基本信息中文名:佾笔顺号码:32342511释义:古代乐舞的行列部首笔画:2笔仓颉码:OCB郑码:NOQ四角号码:28227组词:佾生字码基本区 :U+4F7E拼音:yì注音:ㄧˋ字级:二级字部外笔画:6笔同音字:翼,译偏旁部首:亻笔画顺序:撇、竖、撇、捺、竖 、横折钩、横、横笔画数:8笔结构:左右结构五笔:WWEG
佾读音:[yì]部首:亻五笔:WWEG释义:古代乐舞的行列:八~(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
单人旁加八加月是佾读yⅰ四声,即八佾,是指。古代乐舞的行列,其行数的人数和列数人数都是相同的。因此曰佾,在《左传、隐公五年》记载:於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即开始时是行数是六人,列数上也是六人叫六佾,后来扩大为有八行八列,每行每列上是八人,是古天孑专用的乐舞。
单人旁加八加月是汉字佾,拼音念作yì
部首 亻
笔画 8
笔顺 撇、竖、撇、捺、竖、横折钩、横、横
结构 左右结构
繁简 佾
五行 土
五笔 WWEG
四角 28227
仓颉 OCB
异体字 2250D,43CC,
笔顺编号 32342511
部外笔画 6
现代汉语词典
佾yì
<名>
古时乐舞的行列。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夷质切【集韵】【韵会】【正韵】弋质切,音逸。舞行列也。行数,人数,纵横皆同,故曰佾。【左传·隐五年】于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古但用䏌,加人转注。䏌音翕。古今异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