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靖(suí jìng),绥,本义是借以登车的绳索,引申为安定、安抚。
靖,安定之意。即以安抚(绥)的手段使局势安定(靖),又称为姑息主义。“慰抚”之意。中华民国政府在中国大陆时期曾设立过多个“绥靖公署”,意图维护地区局势。绥靖有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不顾事理道义,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的意思。现多用于形容政策性的手段,是一种通过在某些可能导致战争的事务上作出让步来讨好某个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的外交政策。一般用于贬义。
读音为jìng suí,汉语词语,犹绥靖。安抚平定。
绥靖一词中国古已有之,最初是安抚、保持地方平静的意思。后来引申为为求苟安而去做一些违反理性与原则的行为,甚至这种行为里还有一种非理性的纵容。
绥德、靖远和镇南、北平一类地名一样都是取个吉利话罢了。
靖绥解释:
靖绥,拼音:jìng suí,注音:ㄐㄧㄥˋ ㄙㄨㄟˊ,出处犹绥靖。安抚平定。
犹绥靖。安抚平定。
引:
汉蔡邕《上始加元服与群臣上寿章》:“通遵太和,靖绥六合。”
《晋书·惠帝纪》:“远不能光济大业,靖绥四方。”
宋曾巩《军功制二》:“河外之地,我之旧服, 羌能靖绥,则以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