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上的木楼,基本是吊脚楼。
临河的房屋都是吊脚楼,当地民风淳朴友善,古镇内有“复兴塔”,“观音庙”等数处宗教建筑。寒生和老婆婆回到了山坡上的吊脚楼,老远就闻到了一股郁馥的酒香。吊脚楼,曾是鄂西民居的标志,举目可见。画舫靠岸,湖边的吊脚楼里莺歌燕舞,既有浓妆艳抹的女子,也有不施粉黛的佳人。吊脚楼采用全木质、古法榫卯工艺建造,建筑物中的门、窗、屏、墩、坎等构件均来自三峡地区的民居,为原汁原味的土家建筑。环绕苗寨的山是青翠色的,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安睡于群山的臂弯中。站在吊脚楼上眺望,阿蓬江烟波浩渺,远山绵亘不绝。平缓的山坡上镶嵌着一块块粉红色的荞麦田,路边铺着碧绿的青稞地,圆木建成的围栏顺着弯弯曲曲的土路,一直通向远方的原始森林,藏式吊脚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路旁,煮奶茶的淡蓝色烟雾中,牛群、羊群时隐时现……整个氛围呈现着一种中世纪乡土意味。浑浊了上千年的朝天门码头的江水依然浑浊,潮湿阴暗了千百年的吊脚楼依然潮湿。每排柱的最外一根自上而下截齐上屋基处,形成吊脚柱,“吊脚楼”因此得名。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从前的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也有用石板盖顶的,现鄂西的吊脚楼大多用泥瓦铺盖。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吊楼,依山而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
林中翠竹盖坡沟,绿树葱茏隐吊楼。
夏日清凉花木茂,冬时不冷暖泉流。
乡邻好友常来访,至爱亲朋到此游。
幸喜髦年归故里,偏山野岭乐无忧。
(二)
干栏依势崇龙脉,共处人神吊脚楼。
锦里含章窗蕴藉,黄陂蓄广路清幽。
上依北斗支颐女,下卧金星望月牛。
篝火映天歌舞毕,绮云何处不悠悠?
(三)
千户参差依麓构,横穿白水响轻柔。
晴阳早已檐头挂,雨雾从来脚下遛。
耕作兴苗腾鼓韵,银雕饰寨竞歌喉。
幺姑拦道劝清酒,临别回眸梦自留。
(四)
雀朱玄武筑楼房,白虎青龙蕴吉祥。
黛瓦花窗檐飞翼,古笆转角竹翠篁。
山欢水笑双眸醉,皎月晶星伴梦香。
屋洒红霞金灿灿,歌漫土寨喜洋洋。
繁华尽处,寻一无人山谷,建一木质小屋,铺一小石山路,与你晨钟暮鼓,安之若素。喜欢这样的吊脚楼吗,愿意和我来作伴吗?
凤凰城吊脚楼,竹木桥游客留。山色郁郁葱葱眸,小溪哗哗沥沥流。佳人清溪秀腿露,水中鱼儿也来嗅。牛郎织女思如旧,人间天堂此中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