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代国公郭元振曾在山中居住,在午夜时有一像盘子大小的人面忽然出现在灯下.代国公丝毫没有,慢慢地用笔蘸上墨在其面颊上写上:"久戍人偏老,长征马不肥."这是代国公用来提醒自己的警句.在题完诗后,又吟诵了一遍后,这一马上就消失了.几天后,代国公随同樵夫在山中散步,发现一颗大树上有一白木耳,它的大小有几个米斗那样大,而代国公所提的诗句就在木耳上.唐贞观初,长孙无忌看到欧阳询姿态和相貌丑陋,便作诗嘲笑他:"耸膊成山字,埋肩畏出头。
谁言麟阁上,画此一狝猴。"而欧阳询也作诗反为,"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缘心混混,所以面团团。"唐太听到之后,笑着对欧阳询说:"你这样讽笑长孙无忌,难道不怕被皇后听到吗 "唐代诗人刘希夷曾经作诗,诗句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忽然想到,说:"这样不吉祥."又构思了多时,又换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嫌不好.有人宽解他说:"何必为两句诗而感慨担忧呢 "于是两首诗句都留存了下来,果然在第二年开春的时候他就去世了.附:【唐朝画皮】按照《酉阳杂俎》“诺皋记”一门中所记,唐德贞元年间,长安以西望苑驿,有百姓王申,其人乐善好施,在边广植榆树,成林成荫,为行旅遮风蔽日;又在住所旁建了几间茅屋,盛夏时供行人歇脚,并置办浆水、果子,很是热心。他有一男孩,一十三岁,每每负责伺候客人。此日午后,有一女子求水,男孩于是将其引进门来。女子身着绿衣,戴白巾,说:“我家住在此地以南十余里处,夫死无儿,今丧期已满,去马嵬坡亲戚家,从这过,讨些吃的。”女子容貌美艳,言语明快,举止可爱。王申遂留之吃饭,说:“今晚你可以住在这里,明天一早赶,落日时可抵达马嵬坡。”女子欣然从之。吃饭后,王申之妻将那女子带到后堂,呼之为妹,叫她帮自己做衣服。女子所缝做之衣,针脚细密,不是一般人能做出的。王申夫妇很是惊异,其妻犹喜欢那女子,戏言道:“你既然没有至亲了,能做我的儿媳妇吗?”女子笑道:“我身孤苦,现愿听您的安排。”当天,女子与王申的儿子就成婚了。当时正是酷暑,入洞房后,女子王申的儿子:“最近听说盗贼很多,不可开门而睡。”说着,她意味深长地看了王申的儿子一眼,用巨棒将门顶住……到了后半夜,王申之妻突然被噩梦惊醒,在梦中,其子披着头发哭诉:“母亲,孩儿快被鬼吃尽了……”王妻将所梦之事告诉王申,后者很不耐烦:“你得了个这样好的儿媳妇,难道是喜极而说梦话吗?呵呵!”王妻只好躺下接着睡,随后又梦到儿子的哭诉。惊醒后告诉王申,这时候王申也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马上跟妻子下床,举着蜡烛去儿子的房间。来到门口,二人呼喊儿子和那女子,里面一无声音,死一般寂静。王申大呼“不好”,将门撞开,刚一开门,里面忽地窜出一物,圆眼利齿,其身暗蓝,一如厉鬼,猛然而去。此时,王申之妻已经吓得瘫于门口,王申哆嗦着进了屋子……原文记述如下:贞元中,望苑驿西有百姓王申,手植榆于傍成林,构茅屋数椽,夏月常馈浆水于行人,官者即延憩具茗。有儿年十三,每令伺客。忽一日,白其父:“有女子求水。”因令呼入。女少年,衣碧襦,白幅巾,自言:“家在此南十余里,夫死无儿,今服丧矣,将适马嵬访亲情,丐衣食。”言语明悟,举止可爱。王申乃留饭之,谓曰:“今日暮夜可宿此,达明去也。”女亦欣然从之。其妻遂纳之后堂,呼之为妹。倩其成衣数事,自午至戌悉办。针缀细密,殆工。王申大惊异,妻犹爱之,乃戏曰:“妹既无极亲,能为我家作新妇子乎?”女笑曰:“身既无托,愿执粗井灶。”王申即日赁衣贳礼为新妇。其夕暑热,戒其夫:“近多盗,不可辟门。”即举巨椽捍而寝。及夜半,王申妻梦其子披发诉曰:“被食将尽矣。”惊欲省其子。王申怒之:“老人得好新妇,喜极呓言耶!”妻还睡,复梦如初。申与妻秉烛呼其子及新妇,悉不复应。启其户,户牢如键,乃坏门。阖才开,有物圆目凿齿,体如蓝色,冲人而去。其子唯余脑骨及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