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别称有日仄、日昳、日央、夕食、晡时、晡等。
下午,与上午相对,一般是指从正午十二点到十八点的一段时间,即从正午十二点后到日落之间的一段时间,英文简写为pm、P.M.或p.m.。下午的别称根据地支计时法,下午一段时间包括未时、申时和酉时的前一个时辰,未时通常是指午后1点至3点,申时通常是指下午3点至5点,酉时指的是下午5点至7点。古人根据自然特征、生产活动、生活习惯、生物特征来计时,例如食时、晡时等,借助吃饭时刻表示时间,晚饭在日昳以后,日入以前,人们称这段时间为晡时。
下午叫日仄。午后,或者就用什么时辰来称呼
在古代,上午叫日升,中午叫日中,下午叫日仄。
古代劳动人民最初描述时间,主要参考显而易见的天象、动物生物钟和日常作息,比如,鸡鸣,平旦,朝食,日中,人定亲,后来逐渐改用授时设备读数来描述,后来也逐渐给这些授时设备读数配上了五行,比如,给甲乙两字配上木(4:48—9:36),给丙丁两字配上火(9:36—14:24)............
【未时】日跌,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