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茜草、茜罗、茜裙。
“茜”,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qiàn,最早见于楚系简帛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茜”的基本含义为红色,如茜纱、茜衫。在日常使用中,“茜”也常做形容词,表示大红色,如茜纱、茜杉。“茜”,初见于楚系简帛时代,形声字。艸表意,篆书形体像草,表示茜是草本植物;西表声西指太阳落下的一方,而夕阳与晚霞多为红色,表示茜草的根可做红色的染料。本义是茜草,后来又在秦朝小篆中发现,“茜”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
茜裙
拼音
qiàn qún,
解释
1、绛红色的裙子。
2、指女子。
出处
唐·李群玉《黄陵庙》诗:黄陵庙前莎草春, 黄陵女儿茜裙新。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这些时神思不快,妆镜懒抬,腰肢瘦损,茜裙宽褪,好烦恼人也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