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本源唯物和形而上学唯物。
1. 本源唯物,指认为物质是从自然界中创造出来的,人和自然是一体的,一切对立都是暂时的现象。这种观点在中国先秦时期的农民起义和道家思想中较为明显。
2. 形而上学唯物,则认为物质是唯一的存在形式,一切精神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产物。这种观点在古希腊哲学中占有显著地位,如色诺芬、德谟克利特等人的思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对于科学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我国古代的“五行说”是宇宙构成的元素论。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尚书》中的《洪范》比较系统地记载了早期五行说的思想,“五行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1、荀子。荀子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行无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刘禹锡。刘禹锡的“五行之气”、“天与人交相胜”;
3、王充。王充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
一气”。
4、张载。张载的“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象皆象也,凡象皆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