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又名绍兴戏,发源于浙江嵊州,兴盛于上海。
汉族戏曲之一,中国第二大剧种,五大剧种之一。清末起源于绍兴府嵊州即越过首都,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发祥于上海和杭州,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历称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
1925年9月17日上海《申报》演出广告中首次用“越剧”称之。
1938年始,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越剧”。
越剧起源于绍兴,也称绍兴戏。是流传最广的地方戏种。
发源于浙江省嵊县,发祥于上海。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后来逐步演变为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
越剧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上海越剧艺术传习所(上海越剧院)、嵊州市越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08年,福建省芳华越剧团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尹派)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越剧的发源地是浙江省嵊县。越剧源于嵊州盛于上海,其起源于我国清朝时期,最初是从曲艺“落地唱书”发展而成。曾被人们称为“小歌班”、“绍兴文戏”等。而现在的越剧已经是我国第二大剧种了,同时越剧还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