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叫:跑龙套。
汉语词语,读音pǎo lóng tào,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服务性工作;或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戏班里,龙套经常要跟着主角跑来跑去,过去的龙套演戏都有一套活动程式,比如说引导主角并开路叫圆场,每次需要更换场景时都是靠龙套跑出来的,故有了“跑龙套”一词的诞生。
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叫跑龙套,跑龙套也称呼为群众演员、特约演员。
这种戏曲角色叫跑龙套。
其出处是,沈从文《跑龙套》:“跑龙套在戏台上象是个无固定任务角色,姓名通常不上海报,虽然每一出戏文中大将或寨主出场,他都得前台露面打几个转,而且要严肃认真,不言不笑,凡事照规矩行动,随后才必恭必敬的分站两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