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演莆仙戏表演古朴优雅,有一些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程序动作,如牵步蛇、雀鸟跳、扫地裙、摸田螺、七下溜等,还有一些动作遗留着傀儡戏表演的痕迹,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2)唱腔莆仙戏的唱腔丰富,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用方言演唱,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和风味的声腔。
(3)乐器莆仙戏乐器以锣鼓为主, 大吹、小吹为副。基本上保留宋、元南戏以锣、鼓、吹为主的伴奏乐器特点。鼓有大鼓、 文鼓、武鼓三种,鼓面上压一小石狮用于调节音量。
(4)角色行当莆仙戏的角色行当,沿袭着宋元南戏体制,原来只有两生、两旦、靓妆、末、丑7个角色,俗称“七子班”。清末增添了老旦一角,故称为“八仙子弟”。后来逐渐又增添了不少角色,但“靓妆”即“净”一角至今仍保留宋代杂剧的称谓。
莆仙戏特色:
1. 表演风格:莆仙戏的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
2. 唱腔:莆仙戏的声腔主要是“兴化腔”,它综合溶化莆仙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而形成,用方言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