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多个研究机构和学术团队正在进行氟化物离子电池的研究。
这些机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
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该研究所的团队在氟化此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清华大学的能源材料研究团队也在研究氟化物离子电池,探索其在高能量密度储能领域的应用潜力。
3.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该校的电化学能源储存研究团队也在研究氟化物离子电池,致力于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此外,还有其他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在中国也在进行氟化物离子电池研究,以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氟化物离子电池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新型电池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许多技术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发和改进。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李驰麟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在研究氟化物离子电池。他们设计了一种基于二维层状氟化物(KSn2F5)和界面改性策略的准固态氟离子电池,在接近室温(60 ℃)的条件下,其初始放电容量达到442 mAh/g,即使循环70次后,仍有150 mAh/g的可逆容量。
王先友:电化学领域的“追光者”
国内氟离子电池研究的领先者,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电化学领域不断前行的“追光者” ,他就是王先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