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这句话并不是出自从现代的某本书或电影,而是出自我国古代的一句古语。
这个词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杜甫的《天末怀李白》诗中:“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这首诗中的“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可以看作是“见字如面”这个词语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见字如面”这个词语逐渐被广泛使用,并不仅仅局限于书信往来中,而是成为了一句日常用语,用来形容文字表达的真实性和清晰度。
“见字如面”出处现不可考,此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出自《汉书》。
不过,到了清代,“见字如面”已经十分流行了。在清代,“见字如面”已经具有了相当高的使用频率,表达亲朋好友之间的问候。在清代戏文中,也多有出现。
因此,“见字如面”出处现不可考,但可以确定的是,它在清代已经十分流行了。
先生见字如面是出自西汉文学家扬雄这里!“见字如晤”是中国早期(明代开始)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字面意思是见到这些字就好像当面见到人一样,多用于写信时。
出自信件中。这是给先生写信的开头语句,一般写法是先生好:先生见字如面,长久不见,甚是想念,用这些做为信的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