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是发生在北宋宋神宗时期的改革,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变法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王朝,在北宋的神宗在位时,国家已经开始进入了困境,改革已经是迫在眉急,于是北宋神宗皇帝就启用了志在变法的王安石开始了变法,史称“庆历变法”,但是由于王安石过于着急和用人不当导致变法虎头蛇尾,不久后就宣告失败。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时期,当时的皇帝是宋神宗。
王安石变法是试图通过变法改革,加强国力,增加国库收入,改革政治弊端。
所以,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变法史上的一次改良运动。中央以宋神宗王安石为主,下层依靠高级官员,分别从赋税,军事,政治,户籍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变法,无奈宋神宗左右摇摆,朝廷中反对派势力强大,变法以失败告终。
宋代。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宋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王安石是宋朝人。哪他的变法自然也就是宋朝了。
这里要说明一下情况,王安石的变法其实并没有成功。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仙。(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北宋时期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
王安石的变法目的是国家图强,收复五州。但最后都因守旧派的阻挠而失败。比如,就连司马光等都反对王安石的变法。